遇见东师

2018.04.04
供稿单位
历史文化学院
文字
刘宇昊、董 俊
摄影
赵 阳
指导教师
杨善玲、王 屾
审核
邹云龙、吕春宇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溯源·夙愿·溯园——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学术期刊《溯园》发刊30期记

点击次数:

史苑门前原有一棵偌大的杏树,她花开满枝,与古朴的历史楼相互映衬的景象,丰满了几代史苑人的记忆。如今她虽已偃然正寝,但人们仍依依不舍地将其化根为雕,原地造景,永留怀念。

史苑人痴情,一如对历史学科的专一。许多年来,还有一样东西,被几辈史苑人用心滋养,代代相续,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那是一本诞生于1989年的学生自办学术期刊——《溯园》。又一年春回大地之时,《溯园》第三十期承载着新一代史苑人的勤奋与梦想款款而来。她像一个坚韧的行者,有过创榛辟莽的发轫时期,也有催人奋进的复刊时期,从油印簿册到精美装帧,从内部传阅到流转全国,《溯园》以其根植的土壤所特有的严谨、扎实、专注、坚持,经过二十余年的打磨历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现在;她像一位深沉的母亲,带着对学科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扎根学术、服务学生,孕育了几代莘莘学子的理想,记录了数位史学前辈的成长;她宽容大气,自由奔放,让热爱历史的人在她的怀抱中、爱护下发展、茁壮;她像一个求知的孩子,由一代代史苑青年创造而成,是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和传承精神的结晶;她秉承着历史文化学院博学、慎思、笃行、修身的院训,已经准备好为“双一流”学科建设永不驻足地昂扬奋进。我们的《溯园》,厚重而轻盈,成熟而年轻。《溯园》溯源,在滚烫的第三十期中,让我们再现她创刊与发展时的筚路蓝缕,追溯彼时艰苦的办刊环境,走进《溯园》的昨天与今天。

为了还原《溯园》的发展历程,在第三十期发刊前夕,杂志社人员对当年创刊的师生、文章作者、学院领导、外审编辑等亲历者,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昔日青涩质朴的风华少年如今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的投身学术研究,已在深耕领域令人难望项背;有的在行政岗位上独当一面,努力做着学生的勤务员;更多的则奋战在教育一线,为实现当年的梦想与诺言无怨奋斗。但无论身居何位、身在何处,当他们回忆起当年与《溯园》有关的人和事时,记忆依旧那么清晰,语气依然那么激动,面色依旧那么幸福。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那些发生在八九十年代的故事,那些发生在新世纪的故事,那些苦中有乐、坚持不懈的故事,仿佛一部水晶般的老片,沉淀在流金岁月中,从未褪色。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溯园》已与创刊时期有很大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学科发展有了新趋势、人才培养有了新要求、学术环境与技术条件有了新发展。“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进者必日退,未有不进不退者。”《溯园》团队从未因悠久的传承而骄傲自满,从未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昏昏而眠。我们不断自问:我们究竟要办一本什么样的杂志?“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求质、求进、求精,就要有高标准。于是,2014年,《溯园》启动了全方位的改版工程:在制度和机构建设上,比照历史学科顶级刊物《历史研究》完成了章程与制度的制定,比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完成了溯园杂志社的构建;在文章水准上,“三审三校”、“匿名审稿”等一系列审校流程,让论文的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期刊的规范化发展;在期刊设计上,改版后的《溯园》对刊物版面、封面封底、文化标志等进行了认真细致、富有创意的设计,解决了以往期刊封面多变、风格不一的问题……短短几年,一系列高水平学生学术文章陆续刊发,一系列高学力学术活动相继推进,一大批高素质学生作者和编辑次第成长。杂志虽轻,却是几代史苑学子矢志不渝、不懈求索、坚守学术本质和操守的真实写照。

时间是诚实的记录者,也见证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在史苑这幢小楼里,工作过无数皓首穷经的前辈学人,经历过无数夙兴夜寐的昼夜轮转,上演过无数唇枪舌剑的思辨争鸣。三十期《溯园》仿佛映射着二十九年来史苑学子的心。大家先贤的题词熠熠生辉,前辈学人的嘱托犹在耳畔,“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溯园》一定会继续严谨、扎实、全面、深刻地为全体学生搭建学术的舞台,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学术,无愧于时代的新的辉煌。

如今,在老杏树的旁边,新添了几棵别致的樱花树,这本不适应北方极寒气候的树种,却在全院师生的呵护下,傲然生长,屡屡盛开。受2003级本科校友捐赠,不久的将来,一棵年轻的杏树将飞来史苑,以致敬那些奋斗的青春。樱花缤纷、杏树芬芳的景象会成为史苑学子新的记忆。老杏树的时代过去,樱杏合璧的时代到来,兴衰更迭,岁月更替,本就是历史长河里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我们有着不可忘却的怀念,更有着无限希冀的未来,“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只要史苑精神在,历史本质的魅力就始终在,无论哪种花开,都是同一种美,那是传承之美、智慧之美、求真之美,经久不衰,比肩时代。

愿《溯园》永与史苑之美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