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东师

2016.03.15
供稿单位
党委宣传部、信息化办
文字
高蕾蕾
摄影
何希
指导教师
王晓
编辑
张轩维
审核
徐红彦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花儿会在未来的路上粲然绽放——记东北师大文学院“创意写作”课探索与实践

点击次数:

对文学院2015级本科生何希同学来说,刚刚过去的寒假与以往有些不同。这次回到家乡,她发现周围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变得新奇起来,家里老人家的“唠叨”变得趣味盎然,街头巷尾的叫卖吆喝声也是意蕴悠长,甚至角落里被丢弃的一把雨伞也让他浮想联翩……

上了半年“创意写作”课,何希养成了观察与体会生活细节的习惯。寻访到家乡10条“口彩”、10条“禁忌”,和家中老人聊天1小时,写出一段家史、若干礼俗,锁定一个场所蹲守观察,采写人物活动……这些都是“创意写作”课的作业。

“中文教育补偏救弊的一剂良方”

2015年秋季学期,文学院课表上新增了一门名为“创意写作”的课程,96名2015级本科生成为这门课的第一批学生,该课程由刘雨教授、徐强副教授主讲。

为什么要开设“创意写作”课?刘雨直言:“希望它成为中文教育补偏救弊的一剂良方。”因为,沿袭已久、以文学史知识为核心的中文教育重先验知识和既成判断,忽视文学感受力和创造力培养。“许多文学苗子进入大学后并没有成长为大树,而是直接变成了小拐杖。”

从事写作课教学20年的徐强也在教学中了解到,很多学生认为目前的写作课教学力度偏弱、技能训练不足。“操千曲而后晓声。只有体尝过创作的甘苦,面对文学才会多一分会心,多一层体贴,才能把文学讲得更接近文学,否则只能隔靴搔痒,离题万里。”徐强说。

在刘雨和徐强的内心,开设“创意写作”课还有另一个心愿——借此激活东师的文学传统:舒群、穆木天、公木、吴伯箫、蒋锡金、王肯、丁耶、张笑天、文牧、李南岗、洪峰……东师历史上并不缺乏创意写作的风气和能力,恢复、赓续并发扬光大这一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为了上好这门新课程,刘雨和徐强设计了采风、作家进课堂、网上平台交流、作品发表及编集等教学环节。第一堂课,他们为每名学生发了一个创作本,用以记录采风内容和创作的作品。徐强说:“所有的努力都为了一个目标: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创意写作的本质就是解放。为了性情的舒展,灵魂的去蔽,真诚的坦露和贴心的交流,从教40年的刘雨在课上“贡献”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为了拉近师生距离,徐强设计了多种游戏帮助学生寻找彼此心灵共鸣。两位老师都表示,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还没有哪一门课曾耗费他们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对于写作,专职作家的经验当然最值得学习。“创意写作”课先后邀请董恒波、肖达、金仁顺、赵培光等知名作家来“上课”。肖达上课前,学生每人领到一本她的《途经秘密》,要求“读文识人”并反馈给作家。课还没上,学生就已充满期待。及至肖达上课,课后又要求写听课札记,“一波三折”的一堂课让学生着实思考很多、训练很多、收获很多。

“创意写作”课越来越“热闹”,两位老师“不得不”从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热爱写作、能创作的学生中挑选组建了7人的助教团队。其中,2013级的刘蓉一听到“创意写作”课开课,潜藏多年的写作梦想就“横冲直撞”地跑了出来。即使准备考研,她仍每周去“蹭课”、助教。她每天坚持写作,一学期下来,小说写了逾10万字。

虽说是创意写作,但面对面讲解、批改作业的传统并没有被丢弃。教师办公室常因随时来请教交流的学生而“人满为患”,师生还建了一个QQ群,方便课余交流。徐强说,每次翻阅学生的创作本,惊见那动人的词句和奇思妙想,或在微信中看学生唇枪舌剑热闹交流,“自己就忍不住涌上一种莫名的激动,像是某根情感的弦猛然被弹拨,起了想写点什么的欲望”。

创造潜能被激发的结果就是:短短一个学期,96个创作本被填满。学生们采写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花絮、人物速写、读书笔记,创作了千余篇小说、诗歌、散文。“很多作品已达相当的水平,展露出可贵的创作才情。”

“大学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意写作”课结束时,学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会,学生们采用多种形式朗诵了自己及院史上著名作家创作的作品,集中汇报展示课程教学成果。部分优秀习作还被编集成《乙未集》,并被推荐到校内外刊物上发表,兑现了开课之初对学生的承诺。

“半年创意写作之旅,从内心深处出发,驶向无尽的可能……它带我的惊喜太多,除了收获与改变,还有满满感动。”学生邱显涵说。在刘老师课上,学生黄玉姿看到两张青藏高原的河流图片,随即创作了一首《尼洋河》,博得老师同学一片称赞。现在,随时观察、随手创作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对授课教师而言,最令他们高兴的是:通过这门课,学生经历了从最初推着走、“要我写”到后来主动做、“我要写”,解决了不知从何处说起、想要描绘却找不到语言的困窘。“苦事变乐事,很多人一生都实现不了的转变,他们在一学期实现了。”

当然也会有遗憾,那就是成立工作坊的规划并没有完全落实。不过,自2014年学校启动“学院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以来,校院对“创意写作”课的探索与实践一直大力支持,包括前不久成立了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副校长冯江就表示:“大学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期待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为学院教学综合改革打开局面。”

现在,刘雨和徐强老师又开始忙碌起来,忙着与有相关专长的教师沟通推进诗歌、小说、散文等工作坊;忙着编译和出版《向契诃夫学写作》等,这是送给学生的“向名人学写作”丛书中的一本;忙着制订论证设立“创意写作”研究方向、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甚至博士层次人才;忙着延揽更多专家学者来校参与教学、人才培养……

泰戈尔说,不必停留采摘路旁的花朵,花儿会在未来的路上粲然绽放。课程总要有结束,但创意写作的探索都始终在路上。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了期待。

(摘自《东北师大校报》)

资料链接:何为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它是以写作为活动样式、以作品为最终成果的创造性活动。“创意写作”内含的第一要素是“创造性”,第二要素是“写作”,其本质则是“创造性活动”。它涵盖了传统文学创作,又远超传统文学创作;它既致力于传统文学的“写作的创意”,又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趋势,开展“有创意的写作”。

作为课程的“创意写作”,源自美国,遍及西方各大高校文学系。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创意写作工作坊不仅深度参与了当代西方文学史,也在各国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内不少高校陆续开设该课程或设立专业,有些已开始颁发硕士、博士学位,被认为是改革以文学知识为核心的中文专业教学体系、激发文学教育活力的一项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