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从在炮火硝烟中建校之日起便是一所一流的著名学府,70载的峥嵘岁月光芒四射。下面是记忆中韦德网站闪光的“历史三则”。
解放区的秧歌
1948年,我从国统区投身解放区到东北大学政治短训班学习,每天早晨都会看到同学们在室外宽阔的场地上扭秧歌。秧歌,原本是小时候在故乡过年过节时看到的街头文艺,现在看到学生在晨练时扭秧歌,觉得很新鲜。我十分钦佩同学们在没有鼓乐伴奏的情况下,全靠集体主义精神仍扭得十分整齐,而且体态轻盈充满朝气,富有生机和活力,尽显青年人的健康之美。这是我初到解放区看到的引人注目的新事物之一。站在一旁观看良久,有些心向往之,想来既然向往解放区投身革命,就应当接受革命队伍里的新事物,应当参加同学们的秧歌队伍,可是思而又止不敢扭。一来不会扭,二来是不好意思扭。过了几天,忍不住,还是大胆地“混”了进去。扭了几天之后,发现好像只要跟着同学们一起扭, 不管是好是坏, 扭起来也就很快学会了,而且越扭越起劲,越扭越爱扭,甚至爱上了扭秧歌。
1949年夏,学校从吉林迁到长春,东北大学改为韦德网站,成为新型正规大学,政治短训班结业后我所在的社会科学院专业短训班转入了正规大学本科。到了长春,正规化了,我们还是坚持每天早晨扭秧歌,政治系一名会吹锁呐的同学还配合我们吹起响亮而优美的秧歌曲。学生住的宿舍前的自由大路,解放初期来往车辆很少,成了我们扭秧歌的运动场。解放区的秧歌是革命的秧歌,同学们一起扭起来会增强集体主义意识,晨练后舒展的身心为一天的革命活动注入了清新而充沛的活力,我至今仍留恋解放区的秧歌。
欢送同学赴“朝鲜前线”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随着志愿军的胜利推进和美军的节节溃败,朝鲜政府开始整顿和恢复后方的秩序和生活,包括恢复被美军战火摧毁的平壤华侨中学。但是由于制空权尚在美军手中,朝鲜后方仍然不断受到敌军的狂轰滥炸,使朝鲜到处都像是“前线”,分不出前方和后方。
1951年上半年,我们班(当时的历史系二年级)接到学校上级传来的一项任务——派一名同学到朝鲜参加平壤华侨中学的恢复重建工作,这是我们班继前一段和全校同学一起为前线志愿军热火朝天场面之后,接到的又一项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任务。全班同学都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大家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踊跃报名,要到朝鲜去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
优秀共青团员、家有弟兄五人的高洁文同学,最后经党委批准光荣应征赴朝。高洁文同学被批准后高兴极了, 同学们也都为他高兴。在欢送高洁文同学赴朝的会上,女同学给他戴上了一朵很大的红花,高洁文同学表示到朝鲜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辜负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期望。团支部书记代表全班同学致欢送词,高度赞扬高洁文同学保家卫国、献身革命的精神,强调高洁文同学接受祖国交给的任务赴朝,到第一线去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是高洁文同学的光荣,也是全班同学的光荣、东北师大的光荣。
做“红色教授”的号角
1953年4、5月间的一个午后,时任副教务长的胡绍祖同志召集全校青年教师50多人在社会科学院的一个教室开会,代表学校号召青年教师做“红色教授”,响起了青年教师向“红色教授”进军的号角。
成仿吾校长到校任职后,提出办好新型社会主义正规大学的三大战略任务:学习苏联,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青年教师。这次召开的全校青年教师的会议就是为落实培养青年教师的战略任务,这是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会议。会上,教务长着重分析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他说大部分老教师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经过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思想上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改造和提高的任务还很重。办社会主义新型正规大学必须培养大批青年教师,必须有大批“红色教授”,这是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做新中国第一代“红色教授”是大家的光荣任务。这次会议后不久,学校把青年教师当时的职称从“资料干事”改为助教,众多优秀毕业生随之陆续留校任教。
“红色教授”,大家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称谓。做“红色教授”的任务、意义、远景和党的殷切期待深深震憾了我们,做“红色教授”也意味着对青年教师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授的职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我们顿感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也更加促使我们感到决不能辜负党的培养和期待,下决心肩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后来,或许是因为学校决定新老教师都要制定提高计划以及利于团结老教师的考虑,再没有单独对青年教师强调做“红色教授”,大家也没有再谈这件事。但我觉得做“红色教授”的号角好像总是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实际上做“红色教授”的理想己经深深根植在我们的心里,大家都决心沿着做“红色教授”的道路奋力前进。
(作者为历史文化学院1952届毕业生,曾任历史系工会主席、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现已退休。
本文原载于《文蕴东师系列丛书·往事(二)》)